近段熱播的大秦賦,是大秦系列的大結局,歷史人物中,本人曾最推崇的都是西漢以前的人物,且不說老孔孟這些圣者,王者如秦皇漢武,治吏的如商鞅李斯,然不知真實世界里,商鞅李斯究竟是怎么一個人物?
歷史是什么?很多時候是記史者價值觀的取舍,或者說記史者的視角,再或者是當權者的意志,透過歷史的記錄,我們能否找尋到什么?
大秦賦有毛遂,大部分人知道毛遂應該源自語文書里的毛遂自薦,毛遂自薦始自太史公的記載,大秦賦里毛遂因私廢公、因私誤國,一手策劃了趙國太子的更換,雖后醒悟,以命相抵,奈何一命何抵一國?然翻遍歷史,根本沒有毛遂更多記載,如果毛遂誤國,是否應留下些許痕跡,雖則戰國之秋,權術縱橫,無所不用其極,似乎也有可能,只是無從求解。
小人物無從考證,可以理解,大人物李斯真實生活,我們也只能從太史公的筆下去探知,雖另有《趙正傳》為李斯吶喊,但為孤本,終不被采納。當代臺灣學者李開元秦謎系列書籍里認為李斯有才,但無德,據說是親自考證后的論語。
李斯的毀謗,就在于沙丘密謀,后人不是李斯,現代也不是秦世,今人無法、也不該用現在的眼光去解讀,歷史就是歷史,只是當時的塵埃。